今年是娜娜在微信上賣母嬰產品的第五個年頭。在一路看漲的母嬰產品銷量中,體育用品的受歡迎程度最讓她驚訝。在她的微店里,兒童遮陽帽、墨鏡、運動鞋、頭盔這些運動類產品已經占據了20%的銷量。
作為母親,娜娜在自己6歲的兒子力力身上也不吝投入。一年前,她給力力買了一雙三葉草stan smith板鞋。在阿迪達斯天貓旗艦店上,這款鞋子兒童版的均價為600元。
“現在給孩子的東西越來越細分,做得也越來越好,”娜娜對懶熊體育說。
居民收入增長、消費升級和“二胎時代”的開啟,都促使母嬰市場日趨繁榮。2014年底“46號文”發布,隨之而來的針對青少年體育的更多政策出臺,兒童運動用品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四大”本土體育品牌都已加入爭奪像娜娜這樣的年輕父母注意力的戰場:2008年,安踏首先推出兒童體育用品系列;2009年年底,361°***次召開了童裝展銷會,并于次年正式推出童裝產品;2012年,特步正式進軍童裝行業;經歷了和童裝品牌合作的兩次試水之后,十個月前,李寧成立童裝事業部,目前處于測試階段,今年又推出自營品牌LINING YOUNG。
“童裝現在來說是一個藍海,是很大的市場群體,”安踏兒童事業部總經理林翔華告訴懶熊體育。
潛力巨大
在主品牌即將觸碰到天花板的情況下,進軍童裝市場是尋找新興增長點的進攻,也是未雨綢繆的防備。
安踏布局童裝的2008年,正值登陸港股一年。同樣,361°也選擇在上市不久之后的2010年正式推出童裝產品。為了提振股價、維持企業增速,同時利用主品牌擴張的大好形勢趁熱打鐵,進軍童裝是水到渠成的選擇。
不過,在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時,安踏的嘗試不僅限于童裝。2008年第四季度,安踏還推出了時尚鞋系列。次年,FILA的中國商標權及業務也被安踏收入麾下。
事實證明,休閑時尚脫離了體育基因,并不適合用主品牌本身去運營,而童裝和收購的FILA卻值得長期投入。嘗到甜頭后,安踏在2015年推出了FILA KIDS,結合這兩大品牌的優勢主打高端童裝市場。
盡管安踏未曾公布過童裝業務的具體業績,但據知情人士透露,2016年,安踏兒童的總體體量(包括電商銷售)已經接近20億元,占安踏133.5億元年營收的近15%。2016年,361°兒童銷售6.51億元,占集團總營收的13%,同比增速達10.6%。這足以證明,童裝對于體育品牌而言,當下確實是一門好生意。
361°童裝剛剛公布的2017年冬季訂貨會業績也凸顯了這一點——高雙位數的增幅使得361°童裝連續第12個季度增長,今年新推出的兒童內衣褲系列也受到市場追捧。
“童裝以后機會非常大,應該會保持長期雙數增長,也是幫助集團做強做大的一個板塊,”361°總裁丁伍號在接受懶熊體育采訪時表示。
今年6月25日,李寧兒童***次舉辦了童裝訂貨會,身穿紅色韋德之道T恤的李寧為參會的經銷商會們準備了一場輕松的派對。“董事長全家都參與,非常嗨,生活一點,健康一點,大家一起跳健身舞,”李寧童裝事業部總經理胡南告訴懶熊體育。
李寧本人對童裝的重視由此可見,他甚至經常在兒童事業部召開公司會議。“公司未來幾年的重要增長點,”這是他對童裝業務的定位。
揚長避短
“四大”進入童裝領域,不可避免地會面臨一個老問題:如何與國際品牌競爭?
阿迪達斯和耐克的童裝系列分別于2001年、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早在2012年,“好孩子”就已經成為耐克全球兒童品類***的代理商。這個兒童及母嬰產品生產銷售公司的合作對象還有阿迪達斯、彪馬和斯凱奇。去年,阿迪達斯與“好孩子”合作在上海開設了首家兒童店。
“國際品牌一定在引領市場,而且越來越大,特別是在超一線城市,小孩子幾乎都是穿國際品牌,錢不是問題。但在二、三線市場,我們機會很大,會盯著市場層面的東西,”胡南表示。
在兒童市場,店鋪覆蓋率仍和銷量息息相關。安踏能在童裝領域領先就受益于其強大渠道能力。在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CEO張慶看來,“中國有一、二、三線城市,耐克、阿迪達斯的影響遠不像我們想象得那樣覆蓋大中華區,本土品牌在落地的時候無論是渠道覆蓋還是地面推廣,跟當地消費者溝通還是蠻多的。”
對于半年就要長一個鞋碼的兒童來說,國際品牌動輒500元以上的運動鞋也有些奢侈,國產品牌是更為經濟實惠的選擇。性價比往往是國產品牌最吸引年輕父母的原因。
運動童裝對產品的功能性要求相對成人產品也更低一些。兒童的運動場景相對模糊,許多具備初級功能性的產品就能滿足日常需求。在成人領域,各品牌總是以***的科研成果作為產品的賣點,而這樣的營銷方式在兒童領域幾乎鮮有出現。舒適、便利、有利于腳發育,滿足基本運動需求,這是多數父母對孩子運動鞋的要求。
從更長遠的戰略角度,借勢運動童裝市場的快速增長,“四大”希望構建新一代消費群對品牌的認知。“如果小孩從小穿361°,長大了也會穿361°。”361°媒體傳播總監兼總裁事務助理劉文汀對懶熊體育說。
“我自己不會穿(國產運動品牌),但我可能會給小孩買,”這是不少新生代父母的想法。張慶認為,大部分00后消費者不會給民族品牌貼上一個標簽,因為他們成長的歷程就是中國崛起的過程。“我改變成年人很難,但兒童不一樣,他們沒有這么多的刻板印象。如果兒童品牌從小和消費者建立聯系,是不是以后有更多機會?”
運動基因
今年“六一”兒童節前一天,安踏兒童在北京五棵松舉辦了一場“頑運會”,這也是該品牌面世近十年來首次大規模與消費者當面溝通。這場活動規定家長不能進入運動會內場,林翔華解釋說,他不希望這場活動被打造成傳統的親子派對,而想傳遞更多專業運動的信號。
“體育運動是有內容可以講的,可以傳遞的,這比純粹穿一件衣服好看更有意義。”林翔華說,“(我們)希望通過產品以外的運動概念,讓小朋友享受到有樂趣的專業體驗。”
在規模已達1500億元的的童裝領域,運動基因正在成為“四大”與專業兒童品牌和非運動類成人服裝延伸品牌競爭的立足點。目前國內市場占有率***的童裝品牌是森馬服飾旗下中端價位的童裝品牌巴拉巴拉,2016年營收50.01億元,同比增長26.52%。HM、Gap、優衣庫等快銷品牌的童裝線也有強大的競爭力。在兒童運動這個新興的細分市場,運動品牌基于主品牌的多年積淀,本身就能憑借品牌優勢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四大”現有在運動產品方面的積累也是相對休閑童裝品牌的一個優勢。在功能性方面,運動童裝比一般童裝要求更高:例如鞋子的保護性要強,有利于兒童發育,設計上***不使用鞋帶,方便兒童穿脫;貼身衣物要有更好的透氣性和排汗效果,羽絨服的帶子必須剪短,以保證使用時的安全等。
實際上,在推出自營童裝品牌之前,李寧公司已經有過試水。2005年,李寧與童裝公司派克蘭帝達成合作。“最初大家都沒有做童裝的經驗,派克蘭帝是專業做童裝的,有自己的渠道、開發產品體系,所以選擇授權合作,他們跟我們報備。”胡南回憶道。雙方合作持續了7年,之后李寧又把品牌授權給天津寬貓咪兒童用品有限公司,雙方的合約到今年年底結束。
從去年開始,李寧逐步著手收回童裝業務。目前,李寧授權方共有500多家李寧童裝門店,年營收在2億元左右。而李寧旗下僅有10家童裝門店。經過今年的測試,李寧將從2018年開始正式自主運營童裝業務,收回授權方的門店之后,明年將把門店整合至800家。
胡南坦言,不同于成立事業部或子公司運營,授權合作意味著品牌對業務的管控力有限。“品牌公司的資源享受不到,比如技術開發、渠道,沒有基于李寧大品牌去做,”他說,“公司也覺得他們的業績和福建品牌有一定差距,所以要拿回來自己做。”
李寧和韋德合作的籃球鞋已經出了6代,其推出的幾款男童休閑套裝也都打上過“韋德”烙印。安踏成為NBA中國合作伙伴后,在兒童產品中加入了“安踏- NBA”聯名品牌系列,童裝版的湯普森潮服也大受歡迎。361°代言人孫楊則為361°童裝專門拍了一支廣告。“把集團的資源給子品牌,大裝有孫楊,幫助推廣童裝,資源整合得好,把聲量做起來,就有機會廝殺出來。”361°品牌事業管理中心總經理王雷告訴懶熊體育。
集中火力
盡管目前運動童裝市場中的80%都屬于休閑風格的泛運動產品,但細分領域的競爭已不可避免。在剩下的20%專業運動市場市場,“四大”都開始爭奪自己擅長的細分品類。
如何選擇品類,這首先是市場體量決定的。與成人相似,跑步與籃球也是兒童群體中參與人群最廣泛的運動項目。在安踏兒童天貓旗艦店上,一雙售價119元的跑鞋以9萬多雙的銷量成為爆款,定價179元的籃球鞋也賣出了3萬多雙。361°的情形也很相似,跑鞋和籃球鞋都是最暢銷的產品。
國家政策也極大影響了品牌的選擇,足球就是最顯著的代表。在校園足球領域布局最早的是特步。從2010年開始,特步連續六年贊助浙江省中小學生校園足球聯賽。在“校園足球”正式推出后,特步加大了投入。去年,特步贊助了廣州市中小學足球聯賽,同時隨后簽約舍甫琴科,并首次在零售店推出足球產品。
安踏從2015年四季度開始推出兒童足球系列。除了響應國策,足球是更適合小童的運動,這對打開小童運動市場來說再合適不過。“在運動類型上,足球又是競技性又是群體性的活動,給小孩子帶來的樂趣比跑步有意義得多,比籃球也有意義得多,”林翔華表示,“籃球一定要10歲以上才可以打,足球5、6歲就可以踢。”
與大貨配合也是各大品牌選擇品類時的重要考慮。李寧在籃球方面擁有CBA、韋德等優勢資源,籃球訓練服與籃球鞋就是李寧天貓旗艦店的熱銷產品。“籃球是市場需求,我們還有CBA,韋德系列也很好,和大裝品類配合,他賣得好童裝就跟上去,”胡南說。
跑步之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