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小孩從小練習各種樂器,繪畫或者跳舞,但是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并不多,大多孩子都是半途而廢了,都是三分鐘熱乎氣,然后就說沒有興趣,這很好理解。誰會對一個辛苦、枯燥的事情保持持久的興趣?
在孩子練習過程中,大人也付出很多的辛苦,但是在這個長年累月、風雨無阻的每周上課,很多父母自己都不能堅持,也會嫌煩嫌累。
至于學習的目的是什么,父母自己都不清楚,為什么怪孩子不能堅持呢。如果一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那他怎么可能會堅持下去呢?
眾所周知,學鋼琴就是非常艱苦的長時間的事情,家長要為此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孩子要付出很多耐心。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做好和孩子一起鍛煉毅力的準備。
不抱怨,不嫌煩,不喝斥她,不糾正她,還有就是不管刮風下雨,從來不缺課。就是要讓孩子體會,做事情是很認真的。
“每次老師給她上課,我都在旁邊認真地做筆記。讓她感覺到我很重視這個事情,也很尊重老師,這樣她自然也會重視老師的意見和批評。”
“當她受電視節目誘惑,而想放棄練琴的時候,我就給她講道理,告訴她學會控制自己以后有什么好處。不管她是否能夠聽懂,我就是耐心地給她講道理,不厭其煩。”“當她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會給她講任何事情都不是隨便可以成功的,都是需要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我會用我的經歷告訴她,如何戰勝誘惑的。我在慢慢地培養她的自我控制能力。”
我們不是為了培養孩子一種特長而讓孩子去學什么東西,而是為了培養孩子一種生活能力而去學習。學習一種特長是培養手段,而不是培養目的。我們要在培養孩子擁有一種特長的同時,培養孩子克服困難,抵御誘惑,戰勝不良情緒,提高自己的做事的毅力等一些做人的優良品質。
因為這些特長也許并不能成為他未來工作的競爭力,只有他擁有別人沒有的品質,那才是他能夠繼續努力,能夠學會獨立解決問題,抵抗誘惑,能夠控制自己,能夠最終在他所從事的領域中成功的主要能力。
教育孩子應該是一種外松內緊的方法,可以放任孩子的天真行為,但是不能放任孩子的思想教育。那種只抓學習不注意思想教育的方式,看上去嚴格,實際上是放任。
一個從小思想被教育好的孩子,根本不用擔心他的學習,他與人相處的能力,因為他已經很懂如何自我控制,如何合理管理時間。
很多家長會表現出該控制的不控制,不該控制的瞎控制。比如培養孩子學習一樣東西要善始善終,需要大人監督和控制,而很多父母都不管。而不該控制的,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大人卻過分控制監督。其實孩子學習不好,與從小沒有好好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關,這其實是大人的錯誤。而大人卻把自己教育疏忽的錯誤追加到孩子的成績上去指責孩子,這就是不合理控制。
給家長的建議就是,如果孩子有注意力集中的特點,去找一個可以發揮這個天賦的特長去培養他,比如下棋,訓練他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等。
關鍵是家長要明確目的,不是為了讓他成為一個什么特長專家,而是要培養他成為一個有生存競爭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