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曾報道稱,奧運會之后的北京被描述為一個“被塔吊和嬰兒車重新定義的城市”。這似乎是迄今為止所有關于中國正在經歷的新一輪生育高峰的文字中最詩意的一種說法。
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隱約地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滾滾熱潮:辦公室里越來越多身著防輻射服走來走去的女員工;閃入眼簾的汽車后擋風玻璃上顏色圖案各異的“mammy in car”或“baby on board”的招貼;小區里每到傍晚就蔚為壯觀的嬰兒車長龍……
掘金“寶貝經濟”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2~2015童裝產業報告》顯示,童裝產業總產值年增長率可達25%至30%;預計到2015年,我國嬰幼兒服飾棉品和日用品的市場容量將達到2279.8億元。國家統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0~14歲的兒童為2.2億,占總人口的16.6%。
童裝市場成了服裝業的新藍海,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而伴隨著各省“單獨二胎”政策的陸續實施,主張多胎的夫妻們可謂是歡聲鵲起,躍躍欲試,卯足了勁要落實“二胎政策”。正因如此,這將給童裝市場帶來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
有關專家表示,“童裝市場規模將會因為二胎的出生而膨脹,屆時兒童人均季節的消費力將提高3倍左右,市場前景可觀?!?/p>
同時,雖然童裝市場潛力巨大,但童裝市場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競爭格局,我國高端童裝行業還沒有形成強勢***,市場集中度比較低,童裝行業已然成為我國服裝業的***一塊蛋糕,誰都有可能成為童裝市場的***。
為此,各品牌紛紛瞄準童裝市場,把童裝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大動作向童裝市場發力。
森馬提升了童裝業務的投入和戰略地位,而且產品線擴充到0-3歲的嬰童市場,增加了0-3歲嬰童服裝的零售面積,并向兒童用品全產業鏈布局;美邦將全面打造兩個童裝品牌的線上線下全渠道模式,線上借助邦購網及o2o商業模式,線下積極拓展包括品牌集成店、購物中心、商場及各類加盟市場店鋪;李寧以全新的管理團隊和品牌標志進軍童裝市場,并發布了李寧童裝未來5至10年的發展規劃;安踏則正在積極擴充本品牌的兒童體育用品業務規模;探路者與派克蘭帝聯合打造的兒童戶外專屬品牌toread kids;裂帛、茵曼、韓都衣舍等電商大佬也開始向童裝領域延伸。
而在從2014年上半年國內各大服裝上市企業發布的財報中看,童裝板塊已成為服裝企業營收回暖的***動力。
除了國內品牌外,外資品牌也不甘示弱,例如h&m、zara、無印良品、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均豐富了童裝品種,gucci、dior等品牌開始在國內布局童裝零售網絡,開設童裝旗艦店。
國內外服裝品牌紛紛押注童裝,“市場大、利潤高、競爭格局尚未定型”是主因。而隨著下一次生育高峰期的來臨,童裝市場的消費需求將不斷上升,國內外童裝品牌之間的競爭也將愈發激烈。童裝市場在淘汰一些落后企業的同時也必將催生新型、有創造力的童裝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