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嬰幼兒服裝質量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有:人們對嬰幼兒服裝質量的了解度不夠,如果沒有不舒服的癥狀都不太在意服裝質量;政府和監管部門對嬰幼兒服裝產品質量需要注意的問題宣傳不夠;部分監管機構對標準的使用更新不及時;現行的嬰幼兒服裝的生產流通過程在眾多環節,產品生產、物流信息、檢疫檢測信息等均有太多人工參與,各個操作環節均容易產生錯誤虛假信息,且各個不相關環節間很難做到信息核實,影響產品整體管理及信息查詢,難以做到信息流整體的檢查管理,無法將監察管理信息傳遞到消費者手中。
提高嬰幼兒服裝質量監管的措施:
1.加強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嬰幼兒服裝安全。雖然,目前我國出臺了一些保障嬰幼兒服裝安全的法律法規,但我們仍需認識到這些仍不能完全保證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嬰幼兒能否健康成長關乎國家的未來,因此政府需要與時俱進,及時完善法律法規,讓嬰幼兒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2.相關部門需要狠抓嬰幼兒服裝等產品質量。質監部門承擔著企業及其相關產品的質量監管責任,為了保證嬰幼兒服裝質量,質檢部門應該保持質量安全監管的高壓態勢,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對風險大的產品加強監測和抽查,對制售假冒偽劣行為要重拳出擊,產品質量問題集中的地方要實施集中區域整治,對缺陷產品多的,要督促企業依法實施缺陷產品召回,讓消費者放心滿意消費,保證嬰幼兒服裝安全。
3.為了保證嬰幼兒服裝質量安全,相關生產和銷售企業在商品流通的每個環節都必須做到自律。首先就是原材料的采購環節,生產企業要通過采購管理對整個采購過程進行監控,以保證所采購原材料是生產所需的符合質量要求的原材料。該環節必須做好以下兩點:(1)對采購工作過程進行控制;(2)對采購的產品進行控制。采購工作質量的控制有如下建議:合理安排工作,加強員工培訓,使每個人按職責辦事;加強對采購過程的控制,獎優罰過;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包括供應商的開發與維護;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協調。采購產品質量控制有如下建議:對采購產品提出質量要求,尤其是詳細的技術標準;對采購產品的驗收,包括對采購物品的檢驗及驗證。檢驗是對物品外觀進行檢驗,如面料的幅寬、疵點、色差等,驗證是對采購產品內在品質,如布料的染色牢度、成分含量等,通過請供貨方提供該批產品的第三方驗證報告、產品合格證明等進行驗證;對出現問題的采購產品進行處理,退貨或換貨;對每個供貨商的供貨情況做詳細記錄。
其次,企業者自身有條件的,應對采購產品的內在品質在投產之前再進行檢測驗證。
4.消費者本身需加強對嬰幼兒服飾的相關認識。嬰幼兒服裝不是時尚裝一定要注意安全:(1)產品不可干洗。因為目前常用的一些干洗劑多屬化學品揮發性物質,對耐受力差的嬰幼兒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其生長發育,所以標準提出不得采用這種方法清潔產品,并明確要求在產品上標明“不可干洗”的圖示或文字說明。(2)紐扣、拉鏈及金屬附件表面的光潔度。為了防止服裝穿著時對嬰幼兒造成傷害,標準要求產品上所有紐扣、裝飾扣、拉鏈及金屬附件無毛刺,無可觸及性銳利邊緣及其他殘疵,且洗滌和熨燙后不變形、不變色、不生銹。繡花或手工縫制裝飾物不允許有閃光片和顆粒狀珠子或可觸及性銳利邊緣及***物質。(3)甲醛的處理。甲醛又稱福爾馬林,在醫學上以液體形式用作保存人體或器官標本,工業上可作為清潔劑、生產塑料的原料、防腐劑等。甲醛在紡織服裝行業上主要在染色助劑以及樹脂整理劑中出現,多用于纖維、織物制品的著色、固色以及起到提高防皺、防縮效果。部分服裝成品的免燙定型整理也使用含有甲醛成分的助劑。醫學專家認為,福爾馬林是一種慢性中毒藥物,含有福爾馬林的紡織品服裝在穿著的過程中會逐漸釋出游離甲醛,通過人體呼吸道及皮膚接觸引發呼吸道和皮膚的炎癥,還會對眼睛產生刺激。長期接觸低劑量的福爾馬林會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新生兒體質降低、染色體異常,甚至鼻咽癌。高濃度的福爾馬林對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肝臟等都有毒害作用。
嬰幼兒服裝產業涉及生產、銷售、消費各個領域,涉及國家立法、質監等多個部門。為了嬰幼兒能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政府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嬰幼兒服裝的生產、銷售以及質監等多個單位需要保持信息共享、積極配合、共同管理,同時需要社會各界進行有效的監督,保證嬰幼兒能穿上安全的服裝。